轉載自《海峽都市報》
核心提示 撫州,才子之鄉。唐宋八大家王安石、曾鞏,“東方莎士比亞”湯顯祖,宋詞開山晏殊、晏幾道父子皆生于此地。 改革開放初始,因種種原因,撫州成了江西省的一個“經濟洼地”,多年來主要經濟指標在全省墊底,讓才子之鄉黯然神傷。 2004年,“海西”成為這個“洼地”的轉折點。撫州響應海西戰略后,閩商資本不斷涌入撫州,此后三年撫州經濟增幅居江西省第一。今年5月,國務院出臺加快建設海西的意見,撫州市立即據此研究發展良策。海西,帶給才子之鄉重現往日榮光的新希望。 【撫州印象】 城市巨變 閩商功勞大 18日,從京福高速路進入撫州,已是夜晚。閃爍的霓虹燈、寬闊的道路、環境優美的住宅區和休閑廣場,一座現代氣息的城市展現在眼前。 突然,眼前的一片建筑群十分眼熟,當地人說它叫馬家山廣場,是撫州城的地標建筑之一。那金黃的外墻色調、四周聳立的尖頂塔樓,給人似曾相識之感。細問之下才得知,這片商用休閑住宅群,從設計到開發都是福建人,而設計風格就是參照福州中洲島的建筑。 提起馬家山廣場,撫州福建商會會長林支新回憶起10年前的那一刻。1999年,林支新經朋友介紹,了解到撫州要建廣場,便與幾名福建同鄉一起來考察項目。2000年,林支新和他的伙伴籌集巨資,投入到馬家山廣場項目中。 “那時,這里還是一片荒坡,周邊全是棚屋區。”林支新說,1999年夏天,他與朋友剛來考察時,撫州城還很陳舊、簡陋,連出租車都沒有。 閩商啟發城市經營新理念 2000年,林支新進行馬家山廣場項目執行,在與撫州市政府有關領導交流時,發現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撫州沒有城市規劃。 林支新說,當時他向當地市政府領導提出,在建設市政工程和地產項目之前,一定要對城市有個總體規劃,城市各區域應以塊狀劃分,明晰各區域的功能定位。市領導一聽,立即采納,馬上召集政府有關部門開會,成立工作組研究、制定撫州城市規劃。 “以前撫州開發房地產都是在街邊建幾幢房子,后面的區域仍是棚屋區。”林支新回憶,當時他和一些福建商人就向市政府提出,這樣搞地產開發會導致以后的項目更難推行,其拆遷安置成本更大,應成片開發。撫州市政府又一次采納了閩商的意見。如今,撫州市區的住宅區和商貿區、休閑區錯落有致,生活便利,得到外地客商的好評。 撫州市發改委的一位官員說,馬家山廣場占地2萬平方米,是撫州的第一個廣場,集休閑商貿為一體。它不僅是一座時尚美觀的建筑,更大的意義在于啟發了撫州開發、經營城市的新理念。 在馬家山廣場的啟示下,撫州市政府大力推動城市廣場工程,羊城廣場、華南虎廣場、橋東文化廣場等一座座兼具商貿休閑功能的城市核心建筑拔地而起。 2004年,福建省提出海西戰略的思路后,撫州市政府立即提出撫州要建設成為承接海峽西岸經濟區輻射的橋頭堡。為融入海西,撫州市委市政府提出“把撫州建設成為現代工業新城,文化生態名城”的戰略目標,完善城市功能,超前規劃發展,以現代城市魅力留住更多外地客商的心。 【今昔對比】 “才子之鄉”曾經的尷尬 撫州,聞名中外的才子之鄉,因米糧廣盛又被稱為“贛撫糧倉”,卻長期無法破解困擾自身的難題———全省墊底的經濟。 據撫州市統計局的數據:1980年生產總值9.45億元,2000年133億元;1980年財政總收入9485萬元,2000年8.8億元。盡管經濟一直在發展,但撫州始終位居江西省經濟的底部。 撫州市經貿委副主任吳鑒銘說,以前撫州經濟很落后,原因很多:一是以前撫州交通落后,是江西唯一無鐵路干線通過的設區市;二是撫州雖是農業大市,但工業基礎極為薄弱,國家級的工業項目沒有,省級工業項目也寥寥可數;三是觀念落后,以前從政府官員到平民百姓都沒有什么經商、發展經濟的觀念,不懂得現代商業社會那套習慣和規則。 吳告訴記者,改革開放后,撫州看到福建發展得那么快,心里急啊。 撫州工業的“海西速度” 鐵路與工商業,一直是撫州人夢寐以求的。2004年,撫州人的夢想漸漸走近現實。隨著海西戰略的實施,福銀高速通車,向莆鐵路開工,撫州如同一只長期低迷的股票,在海西題材的刺激下一飛沖天。 吳鑒銘介紹說,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撫州就已設有工業園,但發展緩慢,園區內企業寥寥,開工的就更少了,“沒幾個煙囪是冒煙的”。2004年,福建提出海西戰略時,漸漸有一批福建企業入園。2005年,撫州市提出“對接長珠閩,融入海峽西岸經濟區”和“全力主攻兩區(城區和工業園區)”戰略,引起眾多客商的興趣,加上市政府給出稅收、土地、水電等多項優惠政策和“保姆式”的企業服務,大批閩商紛紛入駐園內,多個大項目同時進行。 在撫州金巢開發區,燕京惠泉啤酒(撫州)有限公司在2005年僅用7個月就建成投產,這一速度至今仍在園區內保持著紀錄。該公司的有關負責人說,惠泉之所以這么快建成投產,就是看好海西戰略下的撫州未來前景。目前,該公司年產啤酒二十多萬噸,是江西最大的啤酒生產企業。 閩商占撫州經濟半壁江山 香港三盛集團旗下、隸屬于泉州三威公司的江西添光化工有限公司很好地詮釋了“海西機遇”。2004年9月,借助“9·8”投洽會的平臺,泉州三威公司收購了撫州的贛東化工廠,成立江西添光化工有限公司,入駐撫北工業園區,從此發展迅猛。這家以鈦白粉(一種工業添加劑)生產為主的企業名聲在外,2006年,“添光”成為國內鈦白行業唯一的中國馳名商標;2007年,金紅石鈦白粉生產線項目成為江西省重點技改項目。目前,該公司年產鈦白粉1.5萬噸,年產值1.8億元,納稅3000萬元,成了當地財政的重要支柱。 “可以說,閩商占了撫州經濟的半壁江山。”福建商會會長林支新說,目前,在撫州的福建企業近兩千家,惠泉啤酒、添光化工、明恒紡織等企業是撫州的經濟支柱。當地外經貿委的官員表示,閩商是撫州引資的最大份額,占全市引資額的40%以上。 經濟從墊底到飛躍 撫州融入海西,閩商助力撫州,撫州經濟迅速反彈。 2008年GDP達到434.05億元,比上年增長14.2%,是6年前生產總值的2.5倍,增幅連續6年超過全省平均水平,成為江西省經濟發展最快的城市之一。 財政收入方面,2004年財政總收入12.9億元,2005年15.3億元,2006年突破20億元,2007年突破30個億,2008年財政收入達38.1億元,比上年增長28.4%,增幅居江西省前列。 【融入海西新思維】 撫州官員談海西 搶著發言 19日下午,記者來到撫州市政府會議室,恰巧撫州市政府副秘書長喻大榮正在主持一場會議。一直到傍晚6點,會議才結束。 喻大榮一聽我們來采訪撫州對接海西的題目,笑著說:“真巧啊,你們想采訪的內容就是我們剛剛開會的主題。”據介紹,當天下午,市政府十多家相關部門的官員聚在一起,學習貫徹不久前國務院剛發布的《關于加快福建省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的文件。 “中央給出的海西政策很及時,給我們振興撫州的新希望。”喻大榮說,撫州人杰地靈,物產豐富,是個好地方。“才子之鄉”、“贛撫糧倉”的美名絕對是實至名歸。但工業基礎太薄弱,起步也比較晚,喪失了很多發展機遇。現在中央把海西戰略定為國策,而撫州又是海西二十城之一,這說明中央看準撫州有很大的發展潛力。開會時,以前不愿怎么發言的官員也搶著發言,大家一致認為,海西帶來的這個機會,撫州絕不能錯過,這是振興撫州、恢復昔日榮光的新希望。 撫州看好向莆鐵路大通道 撫州市經貿委紀檢書記游小敏表示,撫州融入海西,要不斷改善投資的軟環境,營造招商的良好氛圍。此外,還要打“文化牌”和“農業牌”。撫州是才子之鄉,人杰地靈,要通過開發旅游資源將這一城市名片推廣出去,達到深入人心的效果。撫州工業起步不久,要利用農產品的深加工與出口來積累資金,擴大企業的數量和規模,為進一步承接海西產業轉移打下牢固的基礎。 撫州市政府最為關注的問題是如何借用海西這個平臺,加快撫州的發展。撫州市副市長周小平說,現在,撫州市政府正在抓緊建設城市的基礎設施,特別是交通方面的基礎設施。可以預見,向莆鐵路一通,撫州經濟將駛入發展快車道,很有希望在海西戰略中趕超沿海發達地區。 海西更帶來觀念的轉變 海西帶給撫州的不僅僅是經濟的騰飛,對當地的商業思想觀念和行政效率也有很大改變,而這對撫州今后的發展是最關鍵的。撫北工業園區管委會主任戴昕說,改革開放初始,市政府把外地客商引進來后,服務跟不上,加上行政辦事效率低,一個項目開工要拖很久,許多客商來了之后又走了。現在就完全不同了,工業園區內的規模企業遇到困難,企業負責人打個電話,撫州市政府相關領導就會來,除了在開會,可以說是隨叫隨到。現在企業入園、項目開工的手續大為簡化,大部分涉及的行政部門集中于一個辦證大樓,一兩天就能全部搞定。 撫州知多少 撫州位于江西省東部,轄10縣1區,面積為1.88萬平方公里,人口380萬。“襟領江湖,控帶閩粵”,東鄰福建,南接贛州市達廣東,西近京九鐵路,北臨鄱陽湖,離省會南昌僅90公里。素有“贛撫糧倉”之稱,是國家區域性商品糧基地。農業特色產品眾多,南豐、廣昌、崇仁、臨川分別為農業部命名的中國蜜橘之鄉、中國白蓮之鄉、中國麻雞之鄉、中國西瓜之鄉。撫州森林覆蓋率61%。撫州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的金屬和非金屬礦有四十多種,鈾礦儲量為亞洲第一。 2008年GDP434.05億元,財政收入38.1億元。撫州自古就有“才子之鄉”美譽,其孕育生成的“臨川文化”,是江西歷史上兩大支柱文化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