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福建省委政策研究室
國務院剛剛公布了《關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這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過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也是對海峽西岸經濟區戰略思路與實踐的充分肯定。海峽西岸經濟區戰略思路提出并實施五年來,全省人民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上下一心,不懈探索,扎實工作,致力發展,抒寫了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壯麗篇章。回顧總結這一段不平凡的歷程,將使我們更加明確肩負的使命、努力的方向、前進的動力,進一步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努力把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成為科學發展之區、改革開放之區、文明祥和之區、生態優美之區。
一、海峽西岸經濟區戰略思路的探索與深化 海峽西岸經濟區東與臺灣地區一水相隔,北承長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是我國沿海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國區域經濟發展布局中處于重要位置。海峽西岸經濟區戰略思路集中體現了福建的發展優勢、責任、使命和作為。這一戰略思路的探索、形成和實施,始終伴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歷史進程,在全省人民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大實踐中,經歷了一個明晰思路、扎實推進、深化內涵、持續提升的互動交融、相輔相成的過程。
(一)明晰思路。改革開放以來,福建的發展戰略大致經歷了從“大念山海經”到加快閩東南開放開發,從建設海峽西岸繁榮帶到構建“三條戰略通道”,再到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等的多次拓展和深化。海峽西岸經濟區戰略思路是福建為適應新形勢、應對新挑戰、推動新發展而提出來的。進入新世紀,面對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環渤海迅猛的發展勢頭,面對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和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戰略先后實施,作為沿海開放省份,福建開始著力探求一條新形勢下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路子。在歷屆省委、省政府和福建廣大干部群眾探索實踐的基礎上,2004年1月,時任省長盧展工在省十屆人大二次會議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正式提出“建設對外開放、協調發展、全面繁榮的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戰略思路。思路決定出路,定位決定地位。五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和指導下,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福建廣大干部群眾循著這一戰略思路,按照“準確定位、主動融入,整合優勢、合理布局,外延拓展、內涵深化,互動聯動、統籌協調”的基本格局,努力形成“延伸兩翼、對接兩洲,拓展一線、兩岸三地,縱深推進、連片發展,和諧平安、服務全局”的基本態勢。
經過五年的探索實踐,我們明晰了海峽西岸經濟區在全國發展大局中的定位,就是要成為兩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試區域,服務周邊地區發展新的對外開放綜合通道,東部沿海地區先進制造業的重要基地,我國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經過五年的探索實踐,我們明晰了福建的獨特優勢和重大使命,就是要發揮好對臺“五緣”優勢,在加快自身發展中推動閩臺各項交流合作,為祖國統一大業作貢獻;經過五年的探索實踐,我們明晰了在促進區域經濟發展中的應盡責任,就是加快對接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向縱深推進和服務中西部,努力促進連片發展;經過五年的探索實踐,我們也明晰了全省9個設區市在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中的各自定位,充分調動了各地致力發展、促進發展、加快發展的積極性,齊心協力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
(二)扎實推進。為了把海峽西岸經濟區戰略思路變成現實,五年來全省人民不等不靠,埋頭苦干,以干得助,省委、省政府研究出臺了一系列強有力的政策舉措來支撐這一戰略思路。2004年《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綱要》頒布試行,2005年省人大通過《促進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決定》,2006年省第八次黨代會對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作了全面部署,2007年正式出臺《福建省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綱要》。同時,服務和保障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各項舉措也在不斷創新,相繼推出了實施項目帶動、發展縣域經濟等十大舉措,著力構建現代農業、先進制造業基地等十大支撐體系,提出并實施項目、品牌、創新、服務四個帶動。正是有了這一系列政策舉措的支撐,使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在廣大干部群眾的具體實踐中,成為福建實現科學發展、服務全局的探索之路、特色之路、成功之路。
(三)深化內涵。在推進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過程中,結合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省委、省政府一直著力研究深化和延伸海峽西岸經濟區戰略思路的內涵,努力引領實踐、拓展作為。省第八次黨代會提出要把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區域、服務祖國統一大業的前沿平臺。2007年省委八屆三次全會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進一步提出要努力把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成為科學發展的先行區、兩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區,為全局作出更大貢獻。在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之際,我省總結了改革開放30年來“活、和、創、韌”的基本經驗,成為進一步推進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寶貴精神財富。海峽西岸經濟區戰略思路提出后,省委每年開展“四個專題”調研檢查活動所形成的新成果,都賦予這一戰略思路新內涵,都提出了推進建設的新舉措。
(四)持續提升。推進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五年,也是海峽西岸經濟區戰略地位一步一個腳印、一步一個臺階持續提升的五年。五年來,全省人民在實踐中努力探求更有利于服務全國發展大局、服務祖國統一大業的定位,以實實在在的成效贏得了方方面面的認同和支持,形成了全方位的共識。2005年,在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上,“支持海峽西岸經濟發展”寫入“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建議”;2006年,“支持海峽西岸經濟發展”分別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和“十一五”規劃綱要,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決定”中,又再次予以重申;2007年,“支持海峽西岸經濟發展”寫入黨的十七大報告。海峽西岸經濟區戰略思路持續提升的每一步,都凝結著全省廣大干部群眾上下齊心、艱苦奮斗的心血和汗水,傾注了中央領導的親切關懷,也離不開各民主黨派中央、國家部委和央屬企業的大力支持,離不開海內外和周邊地區的呼應與協作。國務院剛剛公布《關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海峽西岸經濟區戰略思路正式從地方決策上升為中央決策,從區域戰略上升為國家戰略,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迎來了新的重大機遇,站在一個新的發展起點上,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
二、海峽西岸經濟區戰略思路五年實踐的重大成就
實施海峽西岸經濟區戰略思路贏得了更好的發展機遇,拓展了更大的發展空間,聚集了更多的發展資源。五年來,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思路日臻完善,發展定位已經明晰,發展效應不斷顯現,發展氛圍日益形成,呈現出良好的形勢、態勢、趨勢和氣勢。
(一)海西新增長極加快形成。通過五年的不懈努力,海峽西岸經濟區逐步成為繼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之后中國區域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目前,已有50多個國家部委、央屬企業與福建簽署了支持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的相關協議,給予了實質性支持。福建9個設區市加上周邊的廣東、浙江、江西三省11個城市組成的海峽西岸區域經濟聯盟正在形成,發展勢頭強勁。2008年,海峽西岸經濟區經濟總量達到18887.27億元,增長12.6%,高于全國平均水平3.6個百分點。一大批在全國具有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加快發展,東部沿海先進制造業基地日漸成型。目前,福建30個重點產業集群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比重達42%,其中有20個產值超百億元,有7個入選全國百佳產業集群,居全國第5位;擁有中國名牌產品、中國馳名商標總數達177個,連續4年保持全國第5位,科技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指數居全國第5位,萬元GDP能耗明顯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二)福建主體地位日益凸顯。五年來,我們緊緊抓住國家鼓勵東部地區率先發展、支持海峽西岸經濟發展兩大歷史機遇,充分發揮福建在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中的主體作用。2004年,福建GDP突破5000億元,此后,每年平均躍升一個千億元的臺階,2008年突破萬億元,達到10823.11億元,進入GDP超萬億元的省市行列。福建的GDP、人均GDP、財政總收入、固定資產投資等主要經濟指標五年年均分別增長13.3%、12.4%、24.4%、28.5%,均高于我省改革開放30年年均增長速度。這五年成為改革開放以來福建經濟社會發展最好最快的時期之一,福建在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中的主體地位進一步提升。2008年,福建以占海峽西岸經濟區46%的土地面積和41%的人口,創造出占56%的經濟總量,60%的地方財政收入、60%的固定資產投資額、53%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2%的進出口額,吸引了71%的外商直接投資。
(三)對臺交流合作先行先試。五年來,我們充分發揮“五緣”優勢,拓展“六求”作為,努力在對臺交流合作上走前頭。兩岸“三通”實現新突破。沿海與金馬澎“小三通”航線成為兩岸人員直接來往最方便、最快捷、最省錢的通道,2008年客流量首次突破百萬人次,8個港口成為首批海上直航口岸,福州、廈門成為兩岸直接通郵的封發局。閩臺經貿合作再上新水平。產業對接步伐加快,臺灣百大企業在閩投資已增加至40多家,福建累計吸引臺資居全國前列,農業利用臺資居全國首位;金融合作取得重大進展,廈門商業銀行成為首家臺灣金融機構參股的大陸銀行,臺灣人壽正式落戶廈門。率先推出惠臺新舉措。用好用足中央賦予的對臺先行先試政策,推出了包括零關稅進口臺灣水果、擴大臺灣農產品準入種類和范圍、實施臺灣居民在大陸申辦個體工商戶等在內的“八個率先”舉措。教育、科技、文化及城際合作不斷拓展,“海峽旅游”勢頭良好,兩岸大學校長論壇、兩岸大學生辯論賽、旅博會、茶博會、林博會、藝博會、文博會等活動內容豐富多彩,“海西論壇”成為對臺政策的重要發布平臺,今年更名為“海峽論壇”,層次進一步提升,影響進一步擴大。
(四)和諧社會建設取得成效。五年來,全省上下積極投身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人心凝聚,合力增強,社會和諧。人民群眾在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過程中共享發展成果。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3年的10000元提高到2008年的17961元,年均增長12.4%;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3年的3734元提高到2008年的6196元,年均增長10.7%,城鄉人均收入均居全國第7位;五年間全省共新增就業300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連續4年低于4%的控制目標。社會事業蓬勃發展。科教文體衛全面進步,人民群眾的就學、就醫及文化生活條件得到明顯改善,全省教育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重連續五年居全國首位,“雙高普九”達標縣從18個增至52個;公共衛生、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斷完善。生態文明建設扎實推進。重點區域、海域、流域綜合整治取得成效,森林覆蓋率繼續保持全國第一,生態環境狀況指數名列全國前茅。社會安定穩定。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精神風貌積極向上,社會和諧有序,呈現風正氣順、人和業興的良好趨勢。
(五)區域協調發展有力推進。我們著眼于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加快構建適度超前、功能配套、高效便捷的現代化基礎設施支撐體系,積極打造海峽西岸現代化綜合交通網絡,努力為服務中西部及周邊地區發展提供一條新的對外開放綜合通道。鐵路、高速公路、海空港等基礎設施建設超常推進。五年來,福建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總額超過1949年至2003年的總和,鐵路出省通道增至4條,福州、廈門、泉州、溫州、汕頭從鐵路末梢成為可以向外輻射的樞紐;高速公路建成主干網,通達所有設區市,并形成以福州、廈門港為起點通向內陸省份的兩條主通道;福建沿海港口被確定為全國5大沿海港口群之一,并納入國家港口群的發展體系。周邊地區特別是許多中西部地區通過福建這一通道,加強省際邊貿聯系,拓展對臺對外經貿合作,形成沿海港口與內陸腹地聯動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與長三角、珠三角的連片聯動日益增強,加快跨省鐵路等沿海大通道建設,粵東北和閩西南的省際邊貿合作得到加強。浙江溫州主動提出參與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加強與福建的協作溝通,溫州企業踴躍來閩投資興業。與中西部區域合作向縱深發展,江西提出對接“長珠閩”,加強入閩通道連接,把福建作為重要出海口,并成為中部六省第一個因區域聯盟而直接出海連接全球的省份;湖南省積極拓展出海通道,把海西港口群作為進出口的主要港口,大力發展對臺對外貿易。
三、海峽西岸經濟區戰略思路五年實踐的啟示
在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實踐中,我們在取得成效的同時,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這些經驗將為我們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在新的發展起點上,繼續推進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再鑄新輝煌提供重要啟示。
(一)始終堅持第一要務。五年來,我們始終把發展作為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第一要務,用發展凝聚人心,用發展解決前進中的困難和問題,用發展激發干部群眾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注重強調發展是最大的民生,把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發展的出發點、落腳點和著力點,著力民生改善,著力民心凝聚,致力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正因為這樣,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很快在全省上下形成共識,得到人民群眾的廣泛支持,獲得了堅實的基礎和最強大的動力。回顧五年歷程,我們深刻認識到,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必須始終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位的根本任務,緊緊扭住發展、謀劃發展、致力發展,扎實推動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二)始終堅持融入全局。我們始終堅持胸懷全局、立足全局、圍繞全局、服務全局,努力把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放到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中去認識和把握。發揮福建優勢,服務全國發展大局和祖國統一大業,一直是我們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基本立足點。五年來,我們不僅推動海峽西岸區域經濟發展,與長三角、珠三角連片聯動,在促進東部地區率先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而且打通了“山門”,為中部崛起和西部開發,提供了一條新的對外開放綜合通道,為兩岸交流合作搭建了更大的前沿平臺。正是由于我們始終堅持融入全局、服務全局,海峽西岸經濟區戰略思路才能得到方方面面的認同和支持,得以從地方決策上升為中央決策,從區域戰略上升為全國戰略。回顧五年歷程,我們深刻認識到,福建的發展只有在全局中找定位、盡責任、作貢獻,才能實現自身更大發展,為全局作更大貢獻。
(三)始終堅持重在持續。五年來,我們始終堅持注重在持續中完善思路,把中央的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和決策部署與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實際結合起來,在實踐中不斷豐富海峽西岸經濟區戰略思路的內涵;始終注重在持續中跟進舉措,及時總結好經驗、好做法,認真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始終注重在持續中營造氛圍,凝聚共識,爭取支持,努力形成和發展良好的創業環境和氛圍。正是憑著這股“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鍥而不舍的韌勁,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定位、思路、氛圍、效應才得以不斷明晰、形成和拓展。回顧五年歷程,我們深刻認識到,看準了的事,只要持之以恒,在持續中提升,在持續中運作,就必定能取得成效。
(四)始終堅持實干實效。五年來,我們倡導務實運作,旗幟鮮明地提出,不干半點馬克思主義都沒有,要認認真真地研究“做”,扎扎實實地埋頭“干”。我們在積極爭取國家支持的同時,首先做好自己的工作,努力把海峽西岸經濟區戰略思路轉化為具體舉措,努力推動海峽西岸經濟區在實現科學發展、推進兩岸人民交流合作等方面率先探索實踐,取得實效。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到今天,不是說出來的,而是干出來的。回顧五年歷程,我們深刻認識到,過去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靠實干,今后要全面實現黨中央、國務院和全國人民賦予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新目標新使命,更加需要我們保持和弘揚埋頭苦干的創業精神,用雙手譜寫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新篇章。
(五)始終堅持凝聚合力。五年來,我們牢固樹立全省一盤棋思想,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出臺政策前注重協調,落實舉措中加強配合,應對困難時齊心協力,全省上下逐步形成謀求發展的意識、攻堅克難的精神、應對風險的氣勢、服務全局的合力、拓展創新的氣魄、鍥而不舍的韌勁。我們充分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有利因素,積極爭取一切可以爭取的力量來推進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使建設的合力不斷增強。回顧五年歷程,我們深刻認識到,要在新的發展起點上把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仍然要一如既往地注重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力爭在更大的范圍形成更強的合力,推動海峽西岸經濟區實現新的發展。
當前,福建發展正處于非常特殊而關鍵的時刻。我們一定要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深入學習領會《意見》的重要精神,抓住大好發展機遇,靠改革、靠開放、靠創新,開拓進取,扎實工作,認真落實《意見》確定的各項任務,創造海峽西岸經濟區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