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海峽都市報》
溫福鐵路帶來的機遇已經開始顯現 開欄的話 浪拍兩岸,潮涌海西。 海峽西岸,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發出國家和時代賦予的最強音!依托獨特區位的福建,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緊緊地和周邊十一座兄弟城市攜起手來,掀起家園建設的熱潮。 為了感受和傾聽兄弟城市對于海西建設的熱情與意見,繼國務院發布政策利好當日本報第一時間連線周邊兄弟城市之后,本報日前再次派出三路記者,分赴浙江、廣東、江西十一座城市,為您發回海西十一城最新資訊和一觸即動的海西發展氣息。 N本報記者 侯希辰 呂蘊嵐 發自浙江 核心提示 在《國務院關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中,提出要推動跨省區域合作,發揮閩浙贛、閩粵贛等跨省區域協作組織的作用,加強福建與浙江的溫州等地區的合作,建立更加緊密的區域合作機制。 作為出現在浙、粵、贛十一城合作名單的第一座城市,日前本報記者趕赴溫州,不僅見證了在海西效應的催化下,福建和溫州兩地交流合作日趨緊密,更感受到《意見》出臺后,溫州從民間到政府對融入海西的熱切之情。據悉,為了落實國務院《意見》,溫州近期將啟動與海峽西岸經濟區的“五大對接行動”:港口對接,鐵路對接,高速公路對接,產業帶對接與文化旅游對接。 海西機遇:溫州找到新動力 早上8點從福州驅車北上,午飯的光景,就到了溫州。 行走在溫州街頭,“海西元素”處處可見———遍布大街小巷的茶葉店里飄出鐵觀音的清香,商貿城里老板口中不時冒出的幾句福州話、閩南話……無論是閩商,還是溫商,最近幾天,溫州民間層面,對融入海西表現出前所未有的熱情,“機遇”是被提到最多的一個詞匯。 林朝發是溫州福建商會秘書長,中央出臺對海西的政策利好后,這幾天電話響個不停,生意上有往來的當地朋友,都拜托他安排時間帶他們到福建考察。 林朝發告訴記者,基于目前的境況,海西的機遇于溫州而言,同樣千載難逢。因為浙江經濟發展的活力主要依靠民營資本的支撐,對資源有限的溫州而言,當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這種“先天不足”就成為制約發展的瓶頸。所以,如何突破這種資源瓶頸,就成了當前的燃眉之急。“對溫州而言,融入海西將增添新的發展動力和經濟活力。” 林朝發介紹,在溫州商人眼里,福建在電子、汽配、服裝以及港口運輸等產業上都形成比較齊全的產業集群,產業對接基礎良好,在“海西”區域內,溫州和福建可以拓寬合作領域,擴大合作規模,雙方資源互補,相互借鑒經驗,才有廣闊的發展空間。“有了國家政策支持,海西一定會有大發展,而我們把產業轉移到福建,可以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解讀政策:政府民間同發力 查閱溫州當地媒體報道,記者發現當地學者、專家已開始討論溫州如何與海西對接。“溫州完全可以在海西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溫州的訴求也完全可以在融入海西中得到實現。”溫州大學教授馬津龍說,“當務之急,溫州要明確在海西城市群中的地位,并發揮相應的作用,引領周邊城市。” 據不完全統計,自2003年寧德至溫州高速公路開通以來,5萬溫州商人在閩東的投資額高達200億元,所創辦的企業提供10萬余個就業機會,總資產近500億元,其中不乏高新技術產業。 不少溫州商人都說,吃過早飯開車不到一小時,就能到福鼎廠房去上班,根本沒感覺自己跨省了,“海西戰略提得及時,我們跟著國家政策走,沒錯”。 溫州市社科聯副主席洪振寧則認為,溫企的優勢在于資金充裕,在生產、管理和營銷上;福建有良好的產業基礎和投資環境,突出的區位優勢、天然良港和核電項目都具有強大的吸引力。隨著海西港口、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的完善,溫商在閩投資企業的產品將更具競爭力,擁有更深的腹地和更廣闊的市場。 溫州市政協委員余德松認為,比起長三角,溫州顯然跟海西貼得更緊點,在此區域內的競爭優勢更突出。 戰略部署:雛形初現空間更大 正如“溫州模式”的誕生,兩地民間企業交流熱潮涌動,已經觸動了溫州的決策層。 在溫州市政府,記者找到一份該市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其中提到“主動對接海峽西岸經濟區。以貿易、旅游、港口開發為重點,擴大對臺經貿合作交流”。 溫州市政府有關人員介紹,作為海西、長三角、臺灣的三個區域的交匯點,溫州坐擁獨特區位。早在2006年舉行的“海峽西岸區與部分省區合作座談會”上,他們就表示海西發展規劃提出要“延伸兩翼,對接兩洲(即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拓展一線,兩岸三地”等思路,這些都與溫州未來的發展方向不謀而合。 而在溫州市“十一五”規劃綱要和其他政府報告中都已明確提出,要“主動加入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加強與周邊地區的合作”。這不但可以與福建加強聯系,還可通過福建加強與珠三角的聯系。事實上,現實的對接也早已開始。溫州市國內合作辦副主任徐基長介紹,溫州目前已經與廈門建立了友好城市關系,同時和寧德簽訂了友好合作城市協議,兩地領導定期或不定期互訪,鼓勵兩地重點產業間的資本、技術、人才、管理等交流與合作,加強省際邊界貿易和勞務合作。另外,作為閩浙贛皖福州經濟協作區市長聯席會議的成員,溫州舉辦過聯席會議,協作工作一直在進行。 溫州市旅游局局長張純潔,對整合海西東北翼、浙南旅游資源,實現資源共享和客源互推,表現出濃厚興趣,他說,隨著海西的崛起,溫州與福建旅游合作的空間會越來越大。 對接海西:今年將有五動作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溫州市發改委國民經濟綜合處與發展規劃處處長張天長剛剛從武夷山開完“海西”會議回來,仍然處在興奮之中。“海西戰略的主體是福建,溫州是有機組成部分,我們雙方要借助這個政策東風全方面合作,促進發展。” 張處長介紹,從地理位置上來看,溫州處于長三角的南部邊緣,與珠三角相距遙遠,處在兩大經濟帶的“洼地”。自從國家提出“海西”戰略后,溫州迅速意識到融入海西是溫州的必然選擇。2006年9月,溫州市發改委下設“海西辦”,專門負責與福建的聯系與項目對接。 張處長拿出新制定的《海峽西岸藍皮書》告訴記者,目前溫州與福建的民間交流十分活躍,政府互動進展順利,雙方合作重點將落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在基礎設施大項目共建上形成協商機制;二是在產業合作上形成對接機制;三是在資源配置上形成互補機制;四是在市場開發上形成暢通機制;五是在政策保障上形成銜接機制。 “在政策保障上形成銜接機制有利于促進海西融合進程!”張處長表示,一方面要積極推進區域內各地出臺的種種政策協調互認,另一方面要爭取國家層面對“海西”的政策支持,以促進溫州融入海西,突破瓶頸,實現整體發展。 在采訪結束時,記者了解到溫州市剛出臺了《溫州對接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思路研究》,其中就透露今年該市將在對接海峽西岸經濟區方面,著重開展港口、鐵路、高速公路、產業帶、文化旅游等五個領域的對接行動。 溫州知多少 郵編:325000;行政區劃代碼:330300;區號:0577;車牌號:浙C。 溫州位于浙江東南部,南接閩北,西與麗水市相連,北與臺州市毗鄰,是我國第一批對外開放的14個沿海城市之一。2008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2424.3億元,比上年增長8.5%,人均生產總值突破4500美元,財政總收入339.8億元。 全市總面積11784平方千米,其中市區1082平方千米。總人口799.8萬人(2008年)。轄3個市轄區、6個縣,代管2個縣級市。 溫州古為甌地,也稱東甌,簡稱“甌”。溫州古城建于東晉明帝太寧元年(公元323年),因地處溫嶠嶺南,“雖隆冬而恒燠”,四季溫和濕潤,故名溫州。溫州的市花是茶花,市樹是榕樹,市鳥是海鷗。